白烨

白烨

出生日期:1952年6月8日星 座:未知职业:作家出生地:陕西黄陵毕业院校:陕西师大热度:0

  • 别名:文波,晓白
  • 外文名:未知
  • 性别:未知
  • 国籍:未知
  • 身高:未知
  • 体重:未知
  • 民族:汉族
  • 星座:未知
  • 血型:未知
  • 出生日期:1952年6月8日
  • 出生地区:陕西黄陵
  • 职业:作家
  • 毕业院校:陕西师大
  • 经纪公司:未知
简介:白烨 ,1952年6月8日出生,汉族,陕西黄陵人。笔名文波,晓白,著名文学评论家,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。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,《中国文学年鉴》副主编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,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。代表作:《文学观念的新变》、《文学新潮与文学新人》、《批评的风采》、《文学论争20年》等。主要编辑成果有:《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》(8卷本)(主持策划)、《台湾散文名家名品丛编》(主持策划)(5卷本);(杨绛作品集)(协助策划)、《张中行文集》(协助策划)、《顺生论》(协助策划)。2018年8月11日,凭《文坛新观察》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。

人物经历

白烨 (1952~),笔名文波,晓白,著名文学评论家,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。汉族,陕西黄陵人。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,曾留校任教;后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9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。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室副主任、主任、总编辑助理,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,《中国文学年鉴》副主编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。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、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理事。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。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。

所获荣誉

2018年8月11日,凭《文坛新观察》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。

人物观点

浏览了本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的文艺类图书,评论家白烨的一个突出印象是“两多两少”:即旧品新作多,原创新作少;类型写作多,传统作品少。许多出版社的摊位上都看不到什么原创新书,多是古代、近代与现代的经典作家作品的改 头换面;因而以各种方式选编的套书、丛书很多,乍一看来,很有规模和阵势,也很显缤纷与繁荣,但细一辨析,都是过往作品的花样翻新。与此同时,那些流行并成名于网络的作者作品,大量地在转化为纸质作品,使得类型化作品大量增长。民营书业的展台是这样,各出版社的展台也大致如此。官场风云与情场风月,是最为突出的两大品类。“书业现状与走向的这种风云变幻,也折射着当下文坛的时移俗易。”白烨说。

在原创作品类中,白烨认为值得推荐的名家新作有刘醒龙的《政治课》、张者的《老风口》,以及徐贵祥的《马上天下》和张宇的《足球门》。“《政治课》作品由基层干部孔太平其人的艰窘工作与艰难升迁,揭示了当下乡村社会的政治生态,写出了这个基层干部身上的良知与正气。”白烨接着说,“张者的《老风口》以过往人的口述与后来人记述的双重视角,由一个个的传奇性故事,铺展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、扑朔迷离的历史细节以及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。徐贵祥在《马上天下》中描写了战术专家陈秋石和战斗英雄陈三川父子,在不同时期对战争与和平、勇敢与怯懦、忠诚与背叛等对立关系以新的视角进行了全新的艺术演绎。”白烨特别提到,作家张宇曾任足球俱乐部掌门人的身份,《足球门》带有很大的纪实性质,是一部关于球场、职场、官场的文学写真。

在琳琅满目的新人力作中,白烨认为《青果》体现了青年作家顾坚的创作实力。在白烨看来,马小陶是“80后”作家中最会编织故事的,她的《慢慢爱》由某电台女主持人的三段恋情,在个人情感的戏剧化际遇中,反映当下的情爱生活虽然热热闹闹却难有成果的现实情形,作品把人生的寻思、青春的反思等内蕴,都融合于生活化的故事、反讽性的叙事,显示出了新一代人的价值取向。

一直关注“70后”作家的白烨注意到,“70后”中最为勤奋的一位作家章元,出版了自己的第十部长篇《给我一把椅子》。“这部作品超越了她以往的写作,由一对心灵寂寞又躁动不安的青春男女的情感历险及其触礁搁浅,描写了当下都市爱情在常态中的病态。”此外,田原的《一豆七蔻》在七个相互连缀的故事中,别有一种引人的内在力量。

在非虚构作品中,白烨觉得陈明的《我与丁玲五十年》可圈可点。已94岁高龄的陈明是丁玲的研究者,也是丁玲最后的爱侣。本书在个人经历自述中揭示和记录了他们的爱情生活、精神世界,也从个人的传奇的命运中折射出时代的发展。王媛媛的《司令爸爸司机爸爸——女儿眼中的两个父亲》,以平实的文笔、细腻的感触,写出了其所处的两个家庭中经历过的风风雨雨,不同层次人物在战争年代、和平时期的英雄本色,情感美与人性美交相辉映。

最后,白烨隆重推荐的是海天出版社的《新中国文学精品文库》(1949-2009)。这套书由著名评论家雷达主编,分9卷,选收了建国以来的短篇、中篇小说、散文、杂文,诗歌、报告文学等,用作品的方式和从文学的视角,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,由此展现了当代文学小说60年的不凡历程,也折射了社会生活60年的巨大演变。

与韩寒“骂战”

这场骂战源于白烨写了一篇《80后的现状与未来》的评论,韩寒回应了一篇千字短文《文坛是个屁》。韩寒说:“同一年生的就是一类,卖猪崽呢。”“他(白烨)坚持认为,他认识的那批人(也就是照过面的吃过饭的那些码字的)写的东西才算文学。并假装以引导教育的口吻,指引年轻作者。”“书卖得好不好,和文学不文学没多大关系。”“很多的畅销书作家,写的都是纯文学。因为,无论他们怎么写,都有人送钱,所以,就彻底不用考虑什么取悦读者,迎合市场,想写什么写什么。"

白烨的反击则集中在韩寒不应用粗话骂人上面。韩寒反唇相讥:你跟我谈道德,我就跟你谈道德,并质疑其在“策划贝拉”、“吹捧蔡小飞”等事件上的职业道德。此后,白烨就关了博客。

很快就有批评家站出来支持白烨。批评家解玺璋说:“如果我是韩寒的家长,我绝对大嘴巴扇他,有人养没人教。”作家王晓玉说:“怎么像文化大革命时候的红小兵?这种做法非常恶劣!白烨不过批评你韩寒文章写得不怎么样,你就这样恶狠狠搜罗证据,一二三四列出来。”李敬泽也说:“郭敬明、张悦然、韩寒他们不是文学现象,只能算作文化现象,他们没有给文坛注入什么。说实话,写得不好。”陆天明说“这孩子被宠坏了!也难怪,韩寒才十七八岁嘛,没读过多少书,只知道学校里那点事。”在被韩寒或韩寒的粉丝用粗话反击了之后,陆天明之子、导演陆川也跳出来用脏话回应。

另一方面,站在韩寒一边的批评者也不少。作家古清生撰文写了《从韩寒白烨之争到叩问白烨身份》:“韩寒与白烨之争,引发公众另一方面的思考,即像白烨这样把握着重要批评资源的教职、公职学者,长期以来又从事着书商的策划和推广活动,这是不是一种灾难性的学术腐败?白烨利用手中的公共资源,为自己策划的图书不惜余力地推广,这种明显的不公正竞争行为是不是对大多数作家带来伤害?是不是给中国文学事业造成极端萧条的恶果之一?”

此词条未授权得到自41021653

电视剧
电影
动漫
综艺
今日更新网站地图RSS地图百度地图360地图给我留言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www.qdbhht.Com备案号:鲁ICP备12012709号

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
天空影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