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津安二郎

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

出生日期:1903年12月12日星 座:射手座职业:导演,编剧出生地:东京毕业院校:未知热度:0

  • 别名:未知
  • 外文名:Yasujiro Ozu
  • 性别:
  • 国籍:日本
  • 身高:169 cm
  • 体重:未知
  • 民族:大和族
  • 星座:射手座
  • 血型:未知
  • 出生日期:1903年12月12日
  • 出生地区:东京
  • 职业:导演,编剧
  • 毕业院校:未知
  • 经纪公司:未知
简介:小津安二郎(1903年12月12日-1963年12月12日),出生于日本东京。日本电影导演、编剧。1923年,进入松竹公司蒲田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助手;1926年,任助理导演;1927年,拍摄了电影处女作《忏悔之刃》,这是其唯一的古装片;1929年,执导了剧情片《我毕业了,但…》;1933年,编导了剧情片《心血来潮》,该片被日本《电影旬报》选为年度最佳电影;1936年,编导了首部有声电影《独生子》;1937年,编导了家庭喜剧《淑女忘记了什么》;1941年,编导了家庭伦理电影《户田家兄妹》,该片被日本《电影旬报》选为年度最佳电影;1949年,拍摄了剧情片《晚春》,该片被日本《电影旬报》选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位,并入选日本电影名片200部;1951年,执导并参与创作了剧情片《麦秋》,该片被日本《电影旬报》选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位,并入选日本电影名片200部;1953年,执导了家庭伦理电影《东京物语》,影片获第1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萨瑟兰奖;1958年,第一次尝试采用彩色胶卷,拍摄了《彼岸花》,因此获得艺术祭文部大臣赏及紫绶褒章;1959年,获日本艺术院赏;1961年,因拍摄《秋日和》而获得第8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;1962年,执导了剧情片《秋刀鱼之味》,该片获选日本《电影旬报》年度十佳影片;1963年被选为艺术学院会员,是电影导演首次获此荣誉。1963年12月12日,小津安二郎因癌症病逝,享年60岁。 人物关系纠错 关闭纠错学生 筱田正浩 有错误4712790 已反馈

早年经历

1903年12月12日,小津安二郎出生于东京深川区龟住町七番地的一户名门,幼时喜欢绘画。1913年,小津安二郎跟随母亲搬到名古屋附近的伊势松坂屋居住,父亲则在外经商。从十岁直到二十岁,小津都很少与父亲见面。十三岁时进入三重县立第四中学校(现伊势高校)读书,但小津从小不喜制度化生活,对学校教育尤其反叛。他不守纪律,还染上了饮酒的癖好。因为迷恋美国电影,他常常欺骗母亲,借口与朋友登山,实际上跑到附近的城镇去看电影 。

1920年,17岁的小津写了一封"轻佻"的信给低年级同学,被校方逐出宿舍。中学毕业后小津安二郎陆续报考神户高等商业学校、师范学校等,但都没有考上,最终谋得一个偏远山村的小学代课教员职位 。

1923年,他在母亲的托人引荐下(他的父亲反对他进入电影公司),辞去代课教员的工作,进入了松竹映画公司的蒲田摄影厂担任摄影助手工作,与清水宏、五所平之助等同事 。

1925年在陆军后勤部服兵役。1926年返回松竹公司,任大久保忠素之助导 。

小津安二郎

演艺经历

1927年,因为偶然的机会,小津安二郎拍摄了电影处女作《忏悔之刀》,这是其唯一的古装片 。1929年,执导了由高田稔、田中绢代主演的剧情片《我毕业了,但…》 。

1930年,编导了由斋藤达雄、二叶香穗瑠主演的剧情片《我落第了,但…》 。1932年,编导了由斋藤达雄、青木富夫主演的剧情片《我出生了,但…》 。

1933年9月7日,小津安二郎编导的剧情片《心血来潮》上映,该片是喜八系列的第一部,被日本《电影旬报》选为年度最佳电影 。1934年,拍摄了由坂本武、饭田蝶子主演的喜八系列第二部《浮草物语》 。

1935年,日本文部省以教育片宣传本色传统文化,邀请松竹拍摄歌舞伎演员尾上菊五郎六世演出的《镜狮子》,该片由小津安二郎执导。影片上半无声拍摄,后半转到幕前的演出,同步录音。这是小津最受争议的作品 ;11月21日,小津安二郎拍摄的喜八系列的最后一部《东京之宿》上映 。1936年,小津安二郎编导了首部有声电影《独生子》 。

1937年3月3日,编导的由斋藤达雄、粟岛墨子主演的家庭喜剧《淑女忘记了什么》上映 ;9月10日,35岁的小津安二郎作为预备役军官伍长被征召人伍,隶属华中派遣军直属军部野战瓦斯部队第二中队;9月24日,他从大阪上船,29日在上海登陆,直接投人淞沪会战。上海之战结束后,小津随部队进攻南京,随后一直转战中国的华东、华中各地,直到1939年7月服役期满归国 。

1941年,编导了由藤野秀夫、葛城文子、三宅邦子主演的家庭伦理电影《户田家兄妹》,该片被日本《电影旬报》选为年度最佳电影 。

1943年6月,小津安二郎再次应征,被派往东南亚战场。这回他不是一名普通士兵,而是作为军部报道部电影班成员,参与日军的宣传报道工作。日本战败后,他在新加坡随日本军队投降并成为战俘,于1946年归国 。

1947年,小津安二郎拍摄了战后第一部作品《长屋绅士录》 。1949年,小津安二郎跟编剧老搭档野田高梧再度合作,推出了《晚春》,该片标志着小津安二郎电影的成熟。此片被列为日本当年十大最佳影片的第一位,并入选日本电影名片200部 。

1951年,小津安二郎执导并参与创作了剧情片《麦秋》,最终该片被日本《电影旬报》选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位,并入选日本电影名片200部 。

1953年11月3日,执导的由原节子、杉村春子主演的家庭伦理电影《东京物语》上映,影片展示了传统的大家庭制度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缓慢解体的过程。影片获第1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萨瑟兰奖 。

1958年,第一次尝试采用彩色胶卷,拍摄了《彼岸花》,该片被日本《电影旬报》选为年度十佳影片第三位,小津安二郎也因此获得艺术祭文部大臣赏及紫绶褒章 。

1959年,拍成彩色版《浮草》,描绘的是江湖歌舞伎艺人的生活和情感 ;同年获日本艺术院赏 。

1960年,拍摄了《晚春》的翻版《秋日和》,并以此获得第8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。

1962年,执导了由冈田茉莉子、杉村春子主演的剧情片《秋刀鱼之味》,该片是小津安二郎过世前最后执导的作品,获选日本《电影旬报》年度十佳影片 。

1963年,小津安二郎被选为艺术学院会员,是电影导演首次获此荣誉 。

个人生活

家庭

小津安二郎的祖上为名门世家,他的祖父是一个浪荡子,曾声称只要一辈子不愁酒钱就行。父亲经营海产批发,他还有四位兄弟姐妹。小津安二郎终身未娶,一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。1962年2月,小津安二郎母亲的病逝(他的父亲在他三十岁时过世)是对他最大的打击。第二年,小津安二郎也病逝于医院中,这一天刚好是他的60岁诞辰。他的墓碑上,按照他的遗愿,只留下了一个字——“无” 、 。

嗜好

小津安二郎好酒,经常酩酊大醉。他电影里的喝酒场面,大都是他的仪态。如现实中的笠智众从不喝酒,影片里的演出,都是平时观察小津喝酒所得。

除了好酒,小津还喜爱美食。他有一本美食手册,用的是皮革面的笔记本,全是美食心得,凡是遇到美味的食物,如鳗鱼、天妇罗、烧鸡等,会记下来,并画上细致的地图,手册中出现最多的,是鳗鱼店,还有吉列猪扒店 。

去世

1963年12月12日,小津安二郎因癌症病逝,与前一年去世的母亲一起葬在北镰仓圆觉寺中 。

人物评价

小津安二郎一生创作了54部作品,虽部分散佚,仍有30余部存世。从细微之处观察生活的幸与哀,总在省略和留白之处让观者体会人生的无奈或明朗。超低机位构图、凝滞镜头下的细腻画面等,建构了他独特的视觉美学。小津的这份“余味”,或许在不同年代影人们的“念念不忘”中,“必有回响” 。(《中国文化报》评)

在小津安二郎早期的默片中,基本上体现了一种克制而平易的喜剧风格。在小津的电影中,家庭亲情作为一种近似宗教式的伦理而再三讨论。小津电影中没有女人的视角,女性角色仅仅作为临嫁或离去的女儿而成为父亲视野里的感叹一种。小津的前期电影达到了日本默片时期的最高成就,后期电影仍然以其一贯的风格坚持了日本电影的传统风貌。对于传统家庭结构的挽留,以及对于寂寥失意的生命晚年的感叹成为小津作品的恋恋风尘。

小津的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现代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世态人情。他表现的现代日本风俗,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描写,而是通过电影的技巧把它统一在一种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现。即使是外国人对这种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紧张感、层次感和幽默感也会很容易领会。他热爱生命,对镜头下的人物既是怜爱也灌注无限深情。他的电影继承了被美国电影所淡忘的一些东西,并把它作为一种日本式的美而予以完善发展 。(凤凰网评)

本信息未授权duplicate自41021653

电视剧
电影
动漫
综艺
今日更新网站地图RSS地图百度地图360地图给我留言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www.qdbhht.Com备案号:鲁ICP备12012709号

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
天空影视网